行业动态
市场分析
行业标准
技术资料
法律法规
设备资讯
生产运营
规划、设计、装修一站式建厂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北京七成老旧厂房待开发 拟出台政策支持拓展文化空间

发布日期:2022-09-06 点击次数:61 0
核心提示:昨日,北京市保护利用老旧厂房 拓展文化空间现场推进会在751北京时尚设计广场召开。市文资办主任赵磊表示,本市拟出台关于老旧厂房 拓展文化空间的政策,其中拟规定,将在全市开展普查登记,制定分级、分类保护利用标准,编制老旧厂房 保护利用专项规划。


  老旧厂房 需摸底登记科学评估

赵磊称,北京具有悠久的工业历史和丰富的工业厂房 资源。老旧厂房作为城市发展历史的印证,其独特的建筑风貌和浓郁的文化气息,尤为适合兴办公共文化设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近年来,一批老旧厂房转型文创园区,既盘活了存量资源,又拓展了文化发展新空间,成为北京文化新地标。但保护利用中也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在“保”上还不够,改造实践存在过度、失当等问题,致使一些工业文化风貌遭到破坏;二是在“引”上还不明,缺少全面摸底登记、科学分类评估和保护利用引导,全市老旧厂房资源尚未充分盘活,转型发展文创产业的规划布局有待优化。三是在“用”上还不畅,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利用老旧厂房转型文化项目,如果变更用地性质,高额的土地出让金会让企业难堪重负;不办理变更,后续改造中立项规划、建设施工、安监消防等一系列手续又难以办理。“两难”之中,多采取 “一事一议”,甚至出现大量“未批即建”情况,留下诸多隐患。

  编制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专项规划

赵磊表示,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层面对工业遗产资源的保护利用重视程度不断加强,陆续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和支持保护利用老旧厂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综合来看,涉及老旧厂房的政策条款,零散分布在各级各类政策文件中。在土地盘活利用、建筑功能调整、工程建设审批等方面,还缺少系统、规范、可操作的规则流程,亟须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专项政策,形成有效的统筹推进。

对此,本市在吸纳借鉴国家及上海、浙江、福建、山东、山西等地政策基础上,力求为老旧厂房保护利用,提供规范、务实、管用的制度指引。

其中,在妥善处理“保”与“用”的关系上,针对盲目拆建、资源闲置等问题,确立“该保则保、以保定用、以用促保”的总体原则。既坚持保护优先,传承保护好城市历史文脉;又科学利用,在合理保护的基础上盘活资源,促进城市有机更新。

为“以保定用”,将在全市开展普查登记,建立资源信息台账;制定分级、分类保护利用标准,统一开展评估认定。编制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和利用老旧厂房发展文创产业的导则指南。

为“以用促保”,鼓励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兴办公共文化设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功能性流转、创意化改造,重新焕发老旧厂房在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建筑美学和生态环境等多领域的价值。

经验:形成错位协同融合发展格局

朝阳区作为北京昔日的机械、纺织、电子、化工、汽车等五大工业基地所在地,至今仍保留着许多老厂房。朝阳区委书记吴桂英称,近年来朝阳区一直在探索文化产业更新城市存量空间资源、盘活旧厂房建设文创园的新模式,目前朝阳区已有41处工业厂房转型为文创园。

她说,2014年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落户朝阳以来,朝阳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深度挖掘工业遗存富矿,推动工业遗存转型升级与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设融合发展。目前,全区已有41家老旧工业厂房转型升级改造为文创产业园区,完成改造建筑规模211.1万平方米;正在改造的12家,建筑规模53.07万平方米;待改造的33家,建筑规模226.94万平方米,形成了文创实验区板块、大山子板块、垡头板块等文创产业聚集区。

吴桂英称,朝阳针对不同区域工业厂房的结构、空间特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携手企业培育出以当代艺术展示为主的798艺术区,以时尚设计产业创意和展示发布为主的751时尚设计广场,以高端工艺品展示交易为主的懋隆产业园,以文化传媒业为主的莱锦产业园,以电影产业为主的铜牛、东郎产业园等,形成错位、协同、融合的发展格局。

朝阳还坚持精准扶持、鼓励创业创新,持续加大对工业厂房改造、园区环境提升、公共服务平台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聚焦高端业态、高端环节、高端功能,出台《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6年版)》,完善产业准入标准,引导建设“高精尖”产业园区。累计投入超3亿元,支持23个旧工业厂房改造项目,以创新空间的改造加快低效空间的腾退,提升发展品质。

  ■案例

  社区闲置区域变文化活动场所

位于西四环外的田村路街道,是海淀区西南部的一个典型城乡结合部街道,海淀区田村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冯志明介绍称,该街道由于历史及所处区位等原因,基础条件差、文化资源匮乏、业态低端凌乱、文化发展滞后。在这样的条件下,田村路街道于三年前开始推动老厂房转型,转变老旧闲置空间。

辖区内的龙徽酒厂,已有百年历史,酒文化浓郁,而近年来生产线逐步停产外迁。冯志明说,得知此事后,街道办上门对接,在最大程度保持原貌的基础上拆违腾退,龙徽酒厂将老仓库改建成为慧和天语艺术空间,并将古典俄式结构的老厂房打造成酿酒大师艺术馆。转变后的龙徽文化产业园将在明年承办2018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

冯志明介绍说,除大型的老旧工厂外,街道同样重视零星分散的闲置空间,在设施落后、管理不善的阜四社区中,将废弃自行车棚改造成为可以学习阅读、休闲娱乐、沟通交流的“阜四文化小院”,受到居民的欢迎和称赞。此外,利用闲置和废弃空间,建设球类场地、文化场所,已经成为田村街道促进基层文化服务的一个重要举措。

据悉,依托海淀区的科技、教育优势,老旧厂房改造后往往能快速实现集聚效应,吸引大批企业落户。例如,768地处高校云集的学院路,入住园区的企业多是周边高校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创意类企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此外,高质量的企业聚集造就了海淀区文化创意园区的高产值,768园区在2015年的总产值统计达30亿元,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区总产值在2016年达到26亿元。

  老旧厂房再造发展公共文化

“老旧厂房利用好了,不仅可以传承文化,还能进一步发挥它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建筑美学等多领域的重要价值。”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杜飞进说,北京大批制造企业外迁,遗留下来一些工业设施、老旧厂房。如何保护老旧厂房,用它们做什么才能发挥最大价值是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

根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的调研,全市各区已经腾退老旧厂房总占地面积超过2500万平方米,已经转型利用的老旧厂房占地约为601万平方米,加上正在转型改造的138万平方米,两者合在一起不到总数的30%,北京老旧厂房还有七成左右处于待开发状态。

杜飞进称,北京的老旧厂房是首都文化建设的金山银山,我们有责任将其保护和利用好。保护北京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是普遍的共识,其符合首都城市的功能定位。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必须坚决腾退低端产业,加快发展高精尖产业。文化机构对老旧厂房也情有独钟,它们提供了富有历史气息的空间,只要改造更新,就能成为文化机构创作生产的重要场所。

“保护利用老旧厂房用于文化建设,也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内在要求。”他说,老旧厂房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先载体,老旧厂房的文化再造,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发展公共文化,通过改造增加文化设施,比如,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小剧场、实体书店、体育设施等。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升社区人文环境,让市民享受更有品质的文化生活。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设计、装修、施工一条龙服务
  • 找厂房
  • 找施工
  • 找服务

专业技术团队建厂设计整体解决方案

专属一对一客服为您提供免费方案及报价!

咨询相关问题,可以通过电话与我们联系

4008-715-360
找厂房
厂房信息
仓库信息
土地信息
园区信息
找设计
建筑设计
园区规划
工艺设计
消防设计
设计案例
设计资讯
找施工
建筑工程
钢结构工程
净化工程
机电工程
环保工程
产业园建设
暖通空调
EPC总承包
厂房建设
找技术
生产许可
安全环保咨询
运营咨询
知识产权
软件开发
建筑设计资质
新闻资讯
找设备
食品加工
肉类机械
食品通用
商用厨房
食品包装
检测仪器
建厂材料
找代工
食品加工机械
肉类机械设备
食品通用设备
商用厨房设备
食品包装机械
食品检测仪器
建厂配套材料
行业资讯
行业动态
市场分析
行业标准
技术资料
法律法规
设备资讯
生产运营
行业专题
厂房专题
设计专题
工程专题
咨询专题
设备专题
食品专题
代工/贴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