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饮料由大量的食品添加剂构成,有果汁型、可乐型、低热量型、果味型等。我国碳酸饮料工业起步较晚,自上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侵略,汽水设备和生产技术才进入我国。1927年可口可乐公司在上海及天津设厂生产,打开了中国碳酸饮料的市场;随后百事可乐加入竞争。目前我国碳酸饮料市场仍然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天下。
碳酸饮料行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随着人们健康消费意识的升级下,由于部分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中若含有的防腐剂苯甲酸钠,会破坏人体线粒体DNA中的一个重要区域。且除糖类能给人体补充能量外,充气的“碳酸饮料”中几乎不含营养素)会导致人体细胞严重受损,人们更加青睐于果汁饮料、茶饮料等健康饮品,使得碳酸饮料市场呈现缓慢增长格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碳酸饮品市场由2014年的788亿元增长至的88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仅为1.9%。
调研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购买碳酸饮料的频次主要为,每周1-2次(54.5%)、每周3-4次(24.4%);中国消费者平均每月购买碳酸饮料的金额为50-100元(46.4%)、50元以下(36.5%)。相较于包装饮用水,中国消费者对于碳酸饮料的购买频次和金额都比较低。
调研数据显示,在饮料品类方面,2022年的中国饮料消费者经常喝的饮料品类较多,主要为包装饮用水(62.7%)、碳酸饮料(55.0%)、奶制品(54.0%)和气泡水(42.0%)。
调研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最常购买的碳酸饮料品牌为可口可乐(67.3%),百事可乐(61.6%)和雪碧(47.6%)。业内认为,碳酸饮料已经进入产品成熟期,其品牌集中度较高。
目前我国碳酸饮料类(汽水)生产地区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华中地区。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华东地区碳酸饮料类(汽水)产量为640.47万吨,占比27.4%,是第一大生产地区;其次为华南、华中地区,产量分别为532.49万吨、313.85万吨,占比分别为22.78%、13.43%。
从各省市来看,2021年广东、上海、北京、湖南、河南、山东、福建、浙江、江苏、湖北是我国碳酸饮料类(汽水)产量前十省市。其中广东省是我国碳酸饮料类(汽水)产量第一大省市,产量为469.6万吨。
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碳酸饮料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综合研究报告》分析
中国碳酸饮料产量在2014年达到1810.7万吨的巅峰后开始下滑,2017年产量跌至1744.4万吨,2018年市场改良产品推出无糖碳酸饮料小幅拉动碳酸饮料产量的增长,达1744.6万吨;2021年碳酸饮料市场持续推陈出新,产量持续上升,甚至超过了2014年产量水平。这或许是因为近年来,中国市场对“年轻化、健康化、颜值化”等潮流品类和产品的需求增加所导致的。
在疫情爆发后,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饮料产品成分的来源,寻求支持免疫力、改善睡眠和减轻压力的产品。因此,饮料公司正在创新新成分,以生产具有健康功能效益的产品。比如新型饮料气泡水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健康饮料产品”的热度。饮料行业新兴企业元气森林一开始以“0蔗糖0脂0卡”为概念售出气泡水,吸引了大多数消费者,其成分中含有碳酸,在人身体内能够形成二氧化碳,可以散发身体热量,利于减脂。在口中溶解时有凉爽感和甜味,同时不容易导致龋齿。既有助于改善健康状况,又能促进情绪和减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