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暖通工程为例,对相关管理方案和所应用的节能技术进行探讨。首先从质量、安全两方面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次以保证暖通质量、确保人员安全为目的,提出管理对策;最后同样以减少能源消耗为目的,对暖通空调工程中节能技术的应用方法进行了详细总结,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暖通空调;工程管理;暖通节能;技术探析
暖通工程在城市中十分常见,工程施工的目的在于调节室内温度,避免居民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导致舒适度下降。近年来,对暖通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下,节约能源也成为这类工程的主要发展方向。由此可见,对工程的管理方法进行总结,并对相关节能技术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 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手段
在暖通工程中,常见的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质量、安全两方面。在设备方面,工程部门应该引进多台先进的设备;在施工安全方面,应完善施工的管理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充分的安全教育,使他们提高安全意识。具体如下;
1.1 质量问题与处理
工程质量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参差不齐。常见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设备质量、材料质量、图纸质量、施工流程情况以及竣工检验情况等。另外,工程施工期间,人员的素质也会影响整个施工结果。具体如下:
(1)设备。暖通工程施工,需要使用相应设备。设备性能是否良好,能否满足持续运行的需求,是工程要考虑的重点。一部分暖通工程对质量较为重视,会选择先进设备用于施工。但一部分工程则过于强调节约成本,导致虽然成本下降,但设备的质量无法达标,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逐渐出现了故障。殊不知,对设备进行维修的过程,也会导致成本增加,且会对工程的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2)材料质量。暖通工程施工对材料质量同样具有较高要求。工程在施工时所使用的材料,多为管道材料。导致上述材料质量不达标的原因,与工程施工人员缺乏选择高质量管材的能力有关,也与其追求低成本有关。针对前者,工程需要重新选择采购人员,要保证收集了足够的市场调查数据后,才对管道进行购买。针对后者,则需要认识到后期维护所带来的成本,避免贪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远发展。
(3)图纸质量:工程施工人员的整个施工流程,都需要按照图纸的要求完成。因此,一旦图纸失误,工程必然存在质量问题。由此可见,保证图纸质量尤为重要。为此,施工人员要在工程中与设计人员结合现场状况一同,对图纸进行检验,判断是否可行。如可行,方可施工;反之, 则可考虑调整图纸。
(4)施工流程情况。暖通工程施工需要按照流程进行,如果流程不合理,也会影响质量。为了避免出现类似现象,在施工之前,管理人员需要组织施工人员召开宣传大会。通过上述方式,为其介绍施工流程,并且强调按照流程施工的重要性。另外,在施工期间,还可通过监督的方式确保整个过程均为正常流程。一旦监督人员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予以纠正,避免一错再错。
(5) 竣工检验情况。工程竣工期间,施工人员需要通过验收的方式判断工程质量。如果在验收过程中发现了质量问题,则不得通过验收。验收的内容除了工程的整体构造情况外,还包括参数。只有保证参数与设计相符,才能确定工程无质量问题。
1.2 安全问题及处理
暖通工程施工过程中,同样存在一系列安全问题,而常见的风险则体现在施工人员、系统风险两方面。管理人员要从以上两方面入手,落实安全管理工作,保证管理质量。
(1) 施工人员管理。施工人员缺少安全意识,在施工中随意调整流程,长期错误应用施工技术,或忽略稳定安装设备,则会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增加风险。因此,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对管理。首先,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包括在暖通工程中经常发生的风险,以及如何采取手段预防工程风险。在教育之后,可以要求施工人员进行模拟操作,以此为基础进行考核,实现对人员的筛选,最终选出高素质人员参与施工过程。其次,还需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管。
(2) 系统风险管理。暖通空调系统运行期间会产生大量风险,预防系统风险有助于保证系统安全。例如某暖通工程,在安装空调后进行了试运行,结果显示空调噪声较大, 已经超出了允许范围。为了减少噪声,该工程的施工人员对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显示,空调系统中某两个构件之间,存在碰撞问题,并且空调的安装稳定性同样较差。在发现以上情况后,施工人员重新进行了安装,重新试运行后未再发生噪声。以上案例表明,系统的风险已经被排除,工程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证。当然,暖通系统的风险不仅体现在噪声方面,还包括结露等。施工人员需要对经验进行总结,充分掌握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真正达到预防风险的目的,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 节能技术及其应用
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可以从设计、设备、施工三个角度出发应用节能技术,具体如下:
2.1 设计因素
实践经验显示,对空调的风系统、冷热源以及流量系统,对空调进行优化设计,有利于达到节能的目的。因此,在工程中,设计人员可对上述因素加以考虑。具体方法如下:
(1) 风系统。在空调中,包含风系统,主要功能在于送风,确保空调能够制冷,或输送暖风。如风系统设计不合理, 会导致无法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为了实现节能,必须了解风系统的构成情况。根据所在区域的不同,可以将此系统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内部与外部。后者的功能,以供暖为主, 前者则相反,主要负责制冷。当对后者进行设计时,可以将散热器应用其中。采用上述设计方式,能够有效节约设备, 并且能够实现对能源的节约。当对前者进行设计时,可以适当缩小机房体积,当需要制冷时,能够达到预计的制冷效果,且节能效果良好。
(2) 冷热源。传统的暖通工程,制冷以及供暖功能的实现多需要一定资源作为支持。而通常情况下,工程会选择电力资源。当前,电力资源一般来源于火力发电。因此,在使用空调的过程中,会间接导致浪费煤炭资源。另外,空调的使用也会导致电网负荷增加,一旦电网无法承受,便会发生超负荷现象,导致故障出现。可见,传统的能源供应方式虽然较为可靠,但在节能方面仍然具有缺陷。针对上述问题,当前暖通工程领域提出了一项新技术,又称冷热源技术。
根据这一技术的要求,电力资源不再是空调供暖的唯一资源, 天然气将会在未来被广泛应用。在设计时,可以将空调的标准层,划分为四大模块,每个模块相互独立,不存在联系。而为了保证各个区域能够正常运行,则需要分别在各区域内增加空调箱等设备。在上述设计方式下,供暖以及制冷的程度都会与末端负荷发生联系。经过运行后,空调对能源的消耗量也会进一步降低,满足工程对节能的要求。
(3) 流量系统。空调中的流量系统构成相对简单,冷水机组属于其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工程会在此系统中设计固定数量的机组,在空调运行后,各个机组都需要共同开启,时刻保证空调的功能无异常。以上设计方式下,如用户对制冷或供暖的要求不高,负荷较低,则在各个机组中, 部分冷水机就会处于等待状态,既未被使用,又消耗了能源, 与节能的设计理念不符合。对此,设计人员可在对空调系统进行设计期间,通过相应措施获取空调的运行数据,并根据数据对冷水机组对开启台数进行实时控制。简言之,当无须所有机组运行时,一部分机组就会停运。上述设计方式对能源的节约能够起到重要作用,满足节能的需求。
2.2 设备因素
设备缺乏节能效果或设备使用数量过多,会造成大量能源浪费,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最终效果。因此,为了实现节能,在选择设备时一定要保证质量,还要尽可能减少设备数量,避免大量设备运行,造成能源浪费量过大。
2.3 施工因素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是否能够掌握节能技术,并将技术应用到具体的操作中,是影响节能效果的关键。在控制施工环节时,应首先保证设计人员可参与施工,并指导整个施工过程,通过调整空调机组等方式减少对电力资源的浪费,提高节能水平。另外,施工人员还需要按照图纸严格施工, 谨慎操作,不得存在失误,避免导致工程质量不尽人意。
3. 结语
综上,为了保证节能效果,加强对暖通工程的管理,并积极使用技术,均较为重要。目前,暖通工程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节能设计的效果也并未达到满意的程度。未来,工程需要从自身出发做出改变,要从材料等角度入手保证施工质量,同时通过监督和处理空调常见病害的方式,保证工程能够安全运行。此外,还需要充分利用各项设计技术,并做好设备以及施工方面的调整,最大限度保证节能效果,从整体上提升我国暖通工程的施工质量。
作者:高春伟(作者单位:敦化市建设工程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