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冻食品行业的发展现状
“速冻食品”又称急冻食品,是指将各类加工后的新鲜食品或处理后的原料进行深度快速冷冻的食品。近年来,速冻食品行业不断发展,我国速冻食品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食品制造产业将加快跃向万亿级,壮大绿色食品产业链,未来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万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地区特色食品发展,打造区域性特色产业。
目前,速冻食品产品主要包括速冻鱼糜制品、速冻肉制品、速冻面米制品、速冻菜肴制品等,其中前两类速冻制品及其他部分速冻制品可统称为"火锅料制品"。我国速冻食品行业规模由2011年的457亿元稳步提升至2020年的140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超10%。
从产品品类上看:速冻面米及火锅料制品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其中速冻面米占比超50%,为第一大品类,速冻火锅料占比约33%,为第二大品类。从量价上来看:我国速冻食品产量由2011年的506万吨提升至2019年1105万吨,年复合增速约为10%;吨价由2011年的1.08万/吨提升至2019年的1.14万/吨,年复合增速为0.7%,行业整体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
从行业竞争格局上看:当前速冻米面市场龙头为三全、思念、湾仔码头等,CR3约50%,基本确立了三足鼎立的格局,行业竞争格局较为稳定,主要系速冻米面产品主要面向C端销售,长期以来品牌、产品力已构建起一定壁垒;速冻火锅制品市场龙头为安井、海霸王及惠发食品,CR3达16%,其中安井市占率达9%,市场集中度仍具备提升空间。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2-2027年中国速冻食品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
速冻食品产业链,上游是农、牧、渔业以及食品原料粗加工业,为产业链提供基础的加工材料,确保材料的可使用性。中游是速冻食品加工业与冷链设备业,是产品主要的加工环节与存储环节。下游则是冷链物流业与销售渠道,与其他消费行业一致,业内企业主要采取经销商为主,超市、特邀商、电商为辅的销售方式。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速冻食品企业逐渐增多,资金投入逐渐加大,大量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我国速冻食品加工工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覆盖面从肉类,发展到了果品、蔬菜和调理类等产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的加快,消费者对于速冻食品的需求也呈现旺盛的增长态势。速冻食品的发展也带动物流的发展和冷藏产业链逐步得到完善也让速冻食品迎来一个发展的新机遇。在互联网+的刺激下,传统速冻食品向多元化发展。
虽然近几年我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较为快速,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预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收入快速提升,居民饮食消费升级,消费习惯被逐步培育,预制菜市场将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当前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于饮食品质的要求却未降低,在消费升级潮流的推动下,消费者对于绿色、健康、美味的食品需求大幅提升。由此可见,我国预制菜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市场空间广阔为未来的增长提供了有利支撑
速冻食品主要通过快餐、团体餐饮和家庭餐饮等餐饮渠道消费。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057亿元,同比增长16.4%,餐饮收入32750亿元,增长29.8%。餐饮行业快速发展带动上游速冻食品的共同增长,同时餐饮行业巨大的市场空间,为速冻食品制造行业的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