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士忌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整体的烈酒消费中,洋酒消费仅占4%左右,威士忌在中国酒水市场只占据着不到2%的份额。但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品类遇见了一个足够巨大的潜在市场,让资本市场和各行业龙头对中国威士忌行业的未来充满了想象。
威士忌在国内市场的持续上涨已经有5年之久,从2017到至今,国内威士忌消费量年平均增速10%以上,2020年市场体量达到了36.3亿人民币。尤其是在进口酒的表现上,2021年,威士忌前三季度(1月到9月),进口额达到3.1亿美元,增长率超过100%。同时到截止2021年8月,在中国境内注册从事"威士忌生产"的企业和工厂有165家之多,其中即有保乐力加和帝亚吉欧的国际巨头,也有高瓴、百润等国内知名投行,还有洋河、泸州老窖、青岛、劲酒等传统酒水企业龙头参与其中。
需求方面,自2016年中国威士忌需求量快速增加,到2017年达到2342万升,同比增长4.14%;2018年我国威士忌需求量增长至2864万升,同比增长22.29%;2019年中国威士忌需求量达到3191万升,同比增长11.42%。
价格方面,近年来我国威士忌市场均价持续上升,到2017年达到76.05元/升,同比增长4.61%;2018年我国威士忌市场均价增长至80.45元/升,较上年增加4.4元/升;2019年中国威士忌市场均价达到86.24元/升,较上年增加5.79元/升。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1-2025年中国威士忌酒行业发展前景及深度调研分析报告》分析
就目前来看,我国国产威士忌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大部分市场需求仍然依赖于进口产品。在未来,随着国内相关生产技术的逐渐成熟,国产替代趋势有望成为市场主流。
2020年伊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娱乐场所在2020年上半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威士忌即饮渠道遭受严重打击,但是非即饮渠道弥补了威士忌场景消费的限制。据统计,威士忌线上渠道在2020年上半年整体增长超过20%-30%。
从消费群体来看,年轻消费者渐成主力。随着家庭总收入的提升以及物质环境的改善,年轻群体更具消费潜力,对新事物的接纳度高于中年和中老年人,因此越来越多威士忌国际品牌通过建立时尚形象将威士忌主要消费群体锁定在年轻群体,尤其是90后群体。
威士忌的市场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是一种正相关,经济好,威士忌市场就好。"酒吧"是威士忌的消费培育平台,可以作为地方经济的"晴雨表",酒吧行业兴隆的城市,经济发展肯定好,酒吧必备的威士忌销售就会很乐观。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内陆地区的经济保持了持续高增长,经济的腾飞,增加了收入,也带动消费升级,内陆地区及三四线城市的酒吧也是越来越多,也给经济发展正相关的威士忌,提供了新的消费群体。整体看来,威士忌市场会逐渐从经济发达的沿海向内陆地区渗透拓展;从北上广深成等一二线城市向经济日趋见好的三四线城市渗透发展。
中低端仍是市场主流
从总销售量的角度来看,中低端价格带(350元左右及以下)的威士忌依旧是主流,2021年占比超过80%。但与此同时也发现高端、超高端以及极高端价位产品的占比在过去几年总体呈上升趋势,这表明大众的产品的确是市场的主流,但高端产品也有自己的粉丝群体,并在逐渐扩大。
对于发展初期的国内市场,未来短时间中低端产品线或是厂商竞争重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调研,对于威士忌市场,90后酒品消费客单价稍低于80、70后,对动辄价格千元以上的高档威士忌“望而生畏”,更偏向于300元以内的低档威士忌。